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占尘雪 通讯员 杨凯伊 张海成)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学院青春红匠实践团在学院党委、校团委指导下,带领百名青年学子深入湖州的古镇乡村、博物展馆、企业工厂、匠人作坊,用脚步循迹“两山”理论,用实践传承“工匠精神”。
品牌IP+区域文化:助力打造“妙趣横山”的文旅新名片
“小朋友,这些文创里,你最喜欢哪个呢?”
“我最喜欢扇子,因为扇子很好看也很实用。”
在浙江安吉的横山坞村,实践团成员和文创市集的忠实“顾客”暖心交流着。
为助力提升横山坞村及其周边特色民宿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今年暑假,青春红匠实践团来到浙江安吉的横山坞村,开展了“品牌IP打造、包装文创设计”暑期社会实践“千万工程”专项活动。实践团以“‘印’为‘游’你,妙趣横山”为实践主题,通过文创设计、文化挖掘、营销推广等手段,将“妙趣横山”的品牌理念与横山坞村的特色民宿产业深度融合。
实践团依托自身印刷数字图文技术专业优势,将乡村风貌、地域文化、产业特色、红色精神巧妙融合,为横山坞村创新设计了四套吉祥物形象,制作了三十余款文创文旅宣传海报、短视频等多元化的产品,促进了横山坞村品牌IP和文创产品的价值传递,形成独特的IP宣传矩阵。此外,实践团精心策划了文创市集活动。市集上,游客们纷纷驻足挑选,并参与到了产品的手工制作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印’为‘游’你”特色文化体验项目,巧妙地将传统印章艺术与现代旅游体验相结合,让当地居民和过往游客在享受乐趣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横山坞村独有的文化魅力。
此后,实践团在横山坞村及周边的100余户家庭、30余家民宿创业者开展了成效调研、需求调研。调研中,村民们对于“妙趣横山”这一品牌IP的认可度极高;同时他们也建议实践团要进一步挖掘横山坞村的自然景观、红色故事和民俗风情,通过创意策划和媒体宣传,将“妙趣横山”打造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知名品牌。
据悉,横山坞村在已有民宿集群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了“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模式,实践团更希望能以“‘浙’儿横美横有趣”为核心概念,引入更多具备当地特色的体验场景、文化展示等载体,将“妙趣横山”IP发展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打造成文旅新名片。
自然保护+心灵栖旅:传播“松语心声”的青年新态度
在深入探索横山坞美丽乡村的璀璨新貌时,实践团被其蓬勃发展的新业态、新成果所震撼。青春红匠实践团将镜头聚焦于那片葱郁的中国金钱松森林公园。这里,不仅是自然的宝库,更是“两山”理论生动实践的典范。《松语心声》公益宣传片的拍摄,不仅是实践团本次“千万工程”专项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愿景的深情告白。
“我们能否加入一些拟人化的东西?能否把人类的情感和大自然建立一些共鸣?”在团队出发前的脚本交流会上,实践团指导老师和学生负责人之间进行了多种方案的探讨,最终决定以“寻己,寻找自然的答案”为主题,将当代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些茫然困惑和金钱松森林公园保护的一些困境结合起来,最终引出“让我们像爱每棵金钱松一样爱独一无二的自己”的中心思想。
在筹备与拍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深入林间,穿梭于金钱松森林公园的林间小道。每一棵挺拔的金钱松,都仿佛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安吉人民守护绿水青山、追求绿色发展的动人故事。实践团运用专业的摄影技术和独特的艺术视角,捕捉金钱松森林公园的晨昏交替,以及那些隐藏在林间深处的生命奇迹。
为了更好地传达“两山”理论的深刻内涵,实践团还邀请了当地环保专家、生态学者以及长期生活在公园周边的居民进行访谈。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畏,也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安吉人民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通过这些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实践团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到,绿水青山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最终,《松语心声》公益宣传片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内涵和精美的画面赢得了广泛赞誉。它不仅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烈反响,更激发了人们对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关注与思考。青春红匠实践团用镜头和行动,向大家展示了安吉的美丽与魅力,也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非遗传承+工匠精神:上好寻匠访匠“行走的思政课”
青春红匠实践团以“千生访匠”计划为载体,走访了8个市、区级非遗展馆,参观了5家非遗工坊和企业,寻访了湖笔、绫绢、羽毛扇、百叶龙等十余种制造技艺非遗文化代表性项目及十余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亲手体验了绫绢、湖笔等非遗的制作过程。
“我们这个羽毛扇,从选材到编织,每一步都是有讲究的。”在湖州天工羽毛扇有限公司,78岁的湖州羽毛扇非遗传承人殷根毛大师耐心地为同学们讲述了羽毛扇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的精髓以及他们这些匠人在传承与创新中的不懈努力。在这里,同学们见证了传统羽毛扇的匠心独运,亲手触摸了那些轻盈而精致的羽毛扇,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敬畏与热爱。
在湖州吴兴双林绫绢厂,同学们踏入了绫绢的世界,在车间里近距离观看了绫绢的制作过程,感受到了车间劳作的辛苦,感叹每样作品的背后都有太多心血和汗水的凝结,并聆听双林绫绢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郑依霏大师分享双林绫绢的每一个织造细节和背后的故事。
今年是“千生访匠”计划在暑期社会实践中深入开展的第三年。该实践育人品牌引导同学们通过实地探访与交流,深刻感受匠人们对技艺的执着追求,让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实践团成员在这堂“行走的思政课”中以“00后”独特的视角,挖掘并展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积极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目前已发布宣传视频80余个、推文40余篇、新闻20余篇、原创歌曲2首,为传承与弘扬工匠精神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在社会大课堂中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责任与担当。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与感悟,继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文化、工匠精神,也激励自己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不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新闻链接:https://zhejiang.eol.cn//zhejiang_news/202410/t20241008_2635881.shtml